行业新闻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心肺复苏模拟人怎么合理利用

来源:上海启沭      2023-5-12 15:04:35      点击:

  心肺复苏模拟人在医学界里,可谓是入门技能。所以针对心肺复苏的技能训练,也是所有医学专业人士的入门技能训练,心肺复苏模型也体现了其医学作用。心肺复苏模型属医学模型范畴,与一般医学解剖类、针灸类等模型有很大区别。比如解剖模型,没有模拟训练的需求,直观反映人体各器官的一种医学教材设备。
  传统教学中医学教学模型心肺复苏模拟人 模拟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这部分内容基本只做系统理论讲授,技能训练几乎完全靠临床见习和实习时在病人身上操作完成。完全由医学教师教授操作基本方法,通过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模式进行传授,而与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相对匮乏,学生以完成操作为目的,不能保证操作质量。另外医学教师教授本身又是师从不同的老师,心肺复苏的操作手法各异,容易造成学生操作方法或程序良莠不齐的情况普遍存在。学生对各项操作的适应证、忌证、注意事项等概念模糊,对操作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没有清楚的概念,不仅导致教学效果差,而且为医疗操作失误及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因此,开发一套心肺复苏模拟人控制系统来模拟真人进行心肺复苏技术培训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心肺复苏模拟人在医学领域中的作用,与其他模型比较,已经是不可替代的。作为重要的医学教材模型之一,心肺复苏模型的设计与研发也在与国际接轨,结合科技的进步,不断融入高科技监测,让培训更加智能,更加完善,通过不断提高医学模型模拟制造技术。启模在心肺复苏模型生产出来后,通过智能系统让模型每个细节都可以达到较高操作标准。

移动显示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

心肺复苏模拟人的人工呼吸是抢救伤员的一种急救措施:凡是由于触电、溺水、缺氧窒息、二氧化碳及瓦斯窒息或一氧化碳中毒而处于假死状态的伤员,均可对其施行人工呼吸急救措施。施行人工呼吸前,首先将患者抬到新鲜风流较温暖的地方。使其躺在担架上或衣服上,迅速解开其上衣和腰带,脱掉胶靴;取出口中、鼻孔中之堵塞物,并网棉被或医子将身体盖好,以免受凉;检查有无内外伤,以便决定采用何种人工呼吸法。

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以下为该指南的10大更新要点:
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2、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
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
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
3、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4、无论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护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
旧版指南仅指出,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文章来源:/html/4306581414.html

Copyright 2016  ©澳门原料大全44666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6013094号-2   产品地图

本站所有文字及图片内容 未经许可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