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新生儿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模型PICC

来源:上海启沭      2024-9-29 14:48:26      点击:

教学模型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模型技术为PICC,因是从外周静脉穿刺,操作固定和护理均较容易,合并症少,又能长期保留,在做全静脉营养时能够输注较高浓度的葡萄糖,开放静脉是新生儿监护病房的主要医疗手段之一。
而以往常用周围静脉,虽然操作简单,易于护理,但难以长久保留,输入液体的渗透压亦受到限制,反复穿刺对患儿刺激大,尤其在一些极低出生体重儿,难以找到可供穿刺的血管。而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做中心静脉穿刺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在操作和固定方面都较困难,护理难度大,易发生合并症。

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模型


一、教学模型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模型操作PICC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深静脉置管术
技术操作相对于其他中心静脉置管术简单,且可选择的外周静脉较多,穿刺成功率较高,只要熟练地掌握周围静脉穿刺术即可,固定容易,不影响患儿上肢活动,对需机械通气、翻身拍背吸痰者也不受限制。
其他中心静脉置管术中可能发生的合并症,如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肺与胸膜损伤,纵隔损伤,心率失常甚至心脏损伤等。由于此种导管非常柔软,没有导丝,又是利用外周静脉穿刺,因此在置管过程中不会损伤血管壁和周围组织,

二、应用范围广泛
PICC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所限,不仅可应用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过去应用血管内留置导管技术,期间最容易发生的合并症是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栓性静脉炎。其发生与导管的材料组成有关。PICC导管为硅胶管,可减少此症的发生。

三、插管带管期间继发感染问题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穿刺插管不会有细菌导管败血症,一般早产儿,病情较严重,带管时间相对较长,待拔除PICC后,停用抗生素而改用氟康唑治疗2~3周可治愈。
在应用PICC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输液管道,定期用碘酒、酒精消毒穿刺部位和接口处,更换无菌敷料。我们认为只要严格无菌操作,其细菌感染率极低,不必为用导管而选用高级抗生素而引起菌群紊乱,只需根据原发病而选择适当抗生素。在留置导管期间应严密观察临床感染征象,如突然原因不明的发热、反应低下、血白细胞升高、贫血、C-反应蛋白增高等,及时给予处理。

四、严格操作护理规程,密切观察病情
PICC虽然安全,合并症少,但临床护理仍很重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改进,加强护理,严格坚持不间断持续输液,输液速度不可低于每小时3 ml,每小时不高于36 ml,规定不在PICC处取血标本和输血,以避免栓塞堵管和增加感染机会。指定专人定期消毒和更换敷料,定期对病房上岗人员进行教学模型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模型PICC技术培训等。

文章来源:/html/6375405221.html

Copyright 2016  ©澳门原料大全44666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6013094号-2   产品地图

本站所有文字及图片内容 未经许可 严禁转载